三伏灸:调理身心,安神助眠的夏日养生法
壹.三伏灸:夏季养生的黄金时机
随着三伏天的临近,气温逐渐攀升,人体阳气也达到一年中最旺盛的状态。在这个特殊的时节,中医传统疗法——三伏灸,成为调理身心、改善精神心理状态的绝佳选择。
三伏灸是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通过特定穴位施灸,达到"冬病夏治"、"调理身心"的效果。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中旬开始,分为初伏加强、初伏、中伏、末伏、末伏加强,正是进行三伏灸的最佳时期。
我院三伏天灸开展时间段初伏加强2025年7月10日—2025年7月19日
初伏2025年7月20日—2025年7月29日
中伏2025年7月30日—2025年8月8日
末伏2025年8月9日—2025年8月18日
末伏加强2025年8月19日—2025年8月28日
贰.三伏灸如何改善精神心理状态?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三伏灸通过温热刺激特定穴位,能够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平衡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研究表明,定期施灸可使抑郁症状减轻率达60%以上。
改善睡眠质量针对失眠问题,三伏灸能有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延长深度睡眠时间。常用穴位如百会、神门、三阴交、安眠、涌泉等,通过灸疗可使入睡时间平均缩短30%,睡眠效率提高25%。
缓解压力反应灸疗能降低皮质醇水平,减轻身体对压力的生理反应。办公室人群经过一个疗程的三伏灸后,压力指数平均下降40%,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提升情绪稳定性通过调节肝经气血,三伏灸有助于缓解情绪波动。经期情绪不稳的女性患者,在三伏灸调理后,情绪波动幅度减少50%以上。
叁.改善睡眠的黄金穴位和灸法
百会穴定位: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连线的交点处,正好位于头顶最高点。主治:百会是调节大脑功能的重要穴位,此穴可安神定志,改善多梦易醒。疗法:以温和灸为主,建议每次灸10-15分钟,以温热舒适为度。
神门穴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此穴专治心烦、失眠,睡前灸疗效果尤佳。疗法:可采用雀啄灸法,每穴3-5分钟。
三阴穴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此穴调理肝脾肾三经,解决失眠伴随的消化问题。疗法:建议温和灸1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
安眠穴定位:耳垂后凹陷与枕骨下凹陷连线中点。主治:直接针对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等失眠问题。疗法:可采用回旋灸法,每穴5分钟。小贴士:初次施灸应从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时间。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适量饮用温水。
涌泉穴定位:涌泉的位置在足底,曲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左右脚位置相同。主治:此处为肾之精气,有泉涌之意,艾灸涌泉穴主要有温肾助阳、引火归元、改善睡眠、缓解疲劳、调节血压等作用。疗法:建议温和灸1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
肆.三伏灸的增效方案
配合中药敷贴在三伏灸前后使用安神中药敷贴(如酸枣仁、夜交藤等),可增强疗效。将药粉用姜汁调成糊状,敷于穴位上,保留4-6小时。
饮食调理,灸疗期间宜食小米、红枣、莲子等安神食材,避免辛辣刺激。推荐三伏安神粥:小米50g、茯苓15g、百合10g、红枣5枚,煮粥食用。
作息调整配合灸疗,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午间可小憩15-30分钟,但避免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呼吸练习灸疗后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屏息2秒,循环10次,可增强灸疗的安神效果。
伍.注意事项与禁忌
适宜人群:情绪障碍:工作或生活压力大、情绪焦虑抑郁者;睡眠问题:长期失眠、睡眠质量差者;躯体症状:胸闷、心慌、手抖、乏力、纳差、头晕不适等;季节变换情绪不佳:秋冬季节情绪低落,症状反复者。
禁忌情况:躁狂发作期、高热期间不宜施灸;皮肤破损或炎症部位禁灸;严重高血压患者慎用;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可能反应:部分人群初次灸后可能出现疲乏、情绪波动,属正常调理反应,一般2-3天内自行缓解。若持续不适,应咨询专业中医师。
陆.真实案例分享
32岁的张女士,因工作压力大长期失眠,每晚只能睡3-4小时,日间精神萎靡。去年三伏天接受系统灸疗(每周2次,连续6周),配合作息调整。三个月后随访,睡眠时间稳定在6-7小时,工作效率有所提升,情绪明显稳定。“三伏灸不仅改善了我的睡眠,更让我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张女士在回访时表示。
三伏灸作为传承千年的中医外治法,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为我们的精神心理健康提供了天然解决方案。把握一年一度的三伏时机,让这项古老智慧为您的身心注入平衡与安宁。
这个夏天,不妨尝试三伏灸,给自己一份安神助眠的自然礼物,迎接更加平和愉悦的生活状态。温馨提示:上述方法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地址: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花湖院区住院部2楼中医科门诊预约或咨询电话:0752-2182815
市二院中医科简介
科室创建于2020年,专注于疼痛、心理睡眠、老年病等专科的诊治和研究,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集百家之长,通古今之变,秉承“望、闻、问、切”,注重“理、法、方、药”,充分发挥中医传统疗法,全心全意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的科室。本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始终倡导“博学严谨,关爱包容,安全有效,认真负责,济世惠民,传承创新”的科训精神。中医科设有中医住院部、中医门诊、中医康复治疗区,目前中医科有7名医生、10名护理人员、6名康复技师,不仅拥有高级职称的中医师,还拥有多名研究生。本科室在“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方面,充分发挥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的优势,同时运用各种先进设备,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是一个注重全面发展的中医科。
中医专科特色:中医疼痛专科:主要以骨科疾病所致的疼痛为主,同时对内科疾病所致的疼痛也有丰富的经验。其中,骨科的诊治范围:肩颈痛、腰腿痛、膝关节肿痛、四肢麻痛、四肢肿痛、外伤等脊柱、关节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对骨科的各种疑难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内科疾病相关性疼痛:胃痛、腹痛、胸痛、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所致的疼痛、痛经等。中医心理睡眠专科:主要治疗失眠、焦虑、抑郁、头晕、癫痫、狂躁、自闭等心理睡眠疾病,以及在处理服用抗精神病性药物所致的副作用方面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头晕、头痛、纳差、咽喉不适、疲倦、心悸、胃肠及全身不适等症状。中医老年病专科:主要主要针对老年内科常见病,神经内科疾病:头晕、头痛、中风、面瘫等;循环系统疾病:心悸、胸痛、静脉曲张、脉管炎、水肿等;呼吸系统疾病:鼻炎、咽炎、咳嗽、喘证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痛、呕吐、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
中医传统疗法:以中医传统经典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治疗各种专科疾病及疑难杂症,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方面的优势。中医内治法疗法,突出经方汤剂的运用,以中药颗粒、中药茶饮等为主。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整脊复位、穴位注射、针刺疗法、艾灸疗法、推拿按摩、拔罐疗法、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定向透药疗法、牵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