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心理健康科普 >

教室里的“不速之客”——少年与抽动症的突围之战

发布日期:2025-07-10 访问量:244次浏览

突发的“不速之客”

初三(2)班的早读课上,杨阳(化名)正埋头背诵《赤壁赋》,喉咙里突然迸出一声尖锐的“嗷呜”。整齐的读书声戛然而止,前排女生惊得课本滑落,后排传来压抑的窃窃私语:“又开始了……” 他死死咬住嘴唇,指甲嵌进掌心,却挡不住接二连三的 “咯咯”声与清嗓子的响动,像有只失控的小兽在喉咙里横冲直撞。

从去年期末开始,这诡异的症状就如影随形:解数学题时肩膀会突然猛烈抽动,和朋友聊天时脏话会不受控制地脱口而出。最折磨人的是,越是紧张,这些 “恶作剧” 就越猖獗。他感觉自己被关进了透明玻璃罩,所有的挣扎都暴露在他人目光里,却无人能懂那份被身体背叛的恐慌。

遇见理解的光

体育课上,杨阳躲在器材室角落喘息,被班主任陈老师撞见。“你在和‘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个小怪兽作战,对吗?” 陈老师递来冰镇矿泉水,翻开笔记本解释,“它不是感冒,不会传染,更不是你不够坚强。就像大脑里负责传递指令的‘神经递质’小信使偶尔迷了路,才让身体出现这些小意外”。

这段话像一束光照进杨阳晦暗的世界。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 “怪毛病”有名字,更不是“坏孩子”的标签。

科学诊疗的力量

在老师的建议下,杨阳来到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简称“儿少科”)。这里的医生没有居高临下的评判,而是像故事里的守护者:用沙盘游戏让他放松警惕,用专业量表细致评估,最终制定了 “药物治疗 + 心理行为干预 + 神经调控 + 饮食干预”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如多巴胺、5 - 羟色胺),帮助 “迷路的小信使” 重新找到方向;心理行为干预:包含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CBT),教会杨阳用深呼吸对抗紧张,通过 “习惯逆转训练”(HRT)缓解抽动冲动;神经调控技术:借助经颅磁刺激(TMS)等无创手段,修复大脑神经传导通路的异常兴奋;饮食干预:营养科专家定制专属方案,建议减少人工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摄入,增加富含镁、锌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神经炎症反应。

当医生拿出脑电波图,指着起伏的曲线说“你的大脑正在学习自我调节”时,杨阳第一次直观看到神经修复的轨迹。随后医生指着趋于规律的波形进一步解释:“我们要从神经、心理、行为、饮食四个维度为你构建防护网。” 当他翻开饮食日记,发现标注 “高镁餐食” 的日期旁,抽动频率的记录明显降低——原来坚果燕麦粥里的镁元素、深海鱼中的Omega-3脂肪酸,都在默默助力神经递质的稳定。这一刻,药物调节的精准、心理疏导的陪伴、行为训练的坚持与饮食干预的细节,突然在他脑海中串联成完整的治疗图谱,让他真切感受到:这场与疾病的战斗,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

校园暖流:当“怪声”遇见温柔

返校后,杨阳的课桌上多了匿名的减压魔方,课间总有人拉他组队打羽毛球。一次早读怪声突现时,前排女生若无其事地哼起《青花瓷》,后排男生边开窗边笑:“呀,该给教室换换气了!” 这些不动声色的守护,让他渐渐放下自卑 —— 原来善意可以如此智慧,不戳破伤口,却能温暖整个角落。

更神奇的是,他发现抽动的节奏竟能化作鼓点。在乐队同学的鼓励下,他们创作了摇滚歌曲《与怪兽共舞》,副歌里那句 “失控的节拍也是生命的音符”,成了全班同学都会哼唱的旋律。

“怪兽”共舞的成长

如今的杨阳,抽动发作的频率越来越低。但比症状缓解更珍贵的,是他学会了与“小怪兽”和平共处:当紧张感袭来时,他会主动对同桌说“等我十秒钟”,然后用指尖在桌面敲出轻快的节奏。他在作文里写道:“曾以为被症状囚禁,后来才懂,那些曾让我难堪的‘怪声’,其实是生命给我的特殊密码——它教会我正视脆弱,也让我看见人性的光。”

在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少科的诊室里,墙上贴着许多孩子的画,其中一幅画着戴着王冠的“小怪兽”,旁边写着:“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勇敢的人。”这或许就是对“治愈”最好的诠释:不是消灭困难,而是在接纳与抗争中,让生命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

温馨提示

抽动症并非“坏习惯”,而是神经发育障碍的一种表现,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若发现孩子出现频繁眨眼、耸肩、清嗓等重复性动作或发声,建议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评估。让我们用理解驱散偏见,用科学守护成长。

科室简介: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简称“儿少科”)成立于2022年5月,是惠州市首家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依托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专科医院优势,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优质服务。科室主要收治17周岁及以下儿童青少年各类精神心理疾病: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抽动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科室以建设集评估-诊疗-康复一体的儿童心理康复中心为目标,积极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发展。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目前设有儿童青少年学生门诊(简称“儿少学生门诊”)、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部、儿童心理行为康复中心,科室秉持“抚慰心灵,守护健康”的服务宗旨,开展门诊(住院)患者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神经生物调控、特色家长培训课堂、亲子班、心理治疗、疾病宣教、家庭养育培训、心理弹性训练、正念训练等特色诊疗项目,普及康教,护佑心灵。是一支医学素质优良、业务训练有素、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团队,同时也是医院发展的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