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心理健康科普 >

孩子总“学不进去”?别急!市二院儿童青少年学习困难与多动症门诊来支招,助力孩子重拾“我能学会”的信心

发布日期:2025-08-19 访问量:259次浏览

你是不是总在为孩子的学习头疼?

上课坐不住老师说他“眼神飘到窗外”十分钟都坚持不了

写作业像“磨洋工”一道题抠半小时字写得歪歪扭扭还总漏看题目

背课文、记单词特别费劲昨天刚教的今天就忘得一干二净

明明挺聪明可成绩总在及格线徘徊你忍不住说“再专心点”他却急得哭“我也想好好学,可就是做不到!”……

作为家长,你可能既生气又心疼:“是孩子故意偷懒?还是太笨了?” 但只有你知道,他不是不想学——考试前他会紧张到失眠,做错题目会偷偷抹眼泪,可那股“劲”就是使不出来。其实,这些“学不进去”的背后,可能藏着“隐形障碍”:比如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或是学习困难(阅读、书写、计算跟不上)。它们不是“态度问题”,也不是“智商不够”,而是孩子的神经发育或认知功能暂时“卡了壳”,需要被看见、被帮一把。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学习困难与多动症门诊正式开诊啦。我们带着一个纯粹的初心:不只帮孩子“提成绩”,更要找到“学不进去”的根源;不盯着“错了多少题”,更要陪他找回“我能学会”的信心,让学习从“煎熬”变成“能接住的事”。

孩子的“学习难题”,我们都接得住不管是上课走神、坐不住、小动作多(多动症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还是认字慢、读课文漏字、写反笔画(阅读/书写障碍);或是数学题总算错、搞不清“加减乘除”(计算障碍);甚至因为长期学不好,变得怕上学、自卑、发脾气(学习困难合并情绪问题)

我们见过太多“被误解”的孩子:有的因为“坐不住”被骂“调皮”,有的因为“写不好字”被说“不认真”,慢慢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而我们深耕儿童青少年学习与行为问题多年,最懂他们的“难”——孩子不是“故意作对”,只是他的大脑在“注意力、记忆力、协调性”上暂时“没跟上”,需要更科学的方法帮他“搭梯子”。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陪他慢慢“松绑”孩子的学习问题,不能用“催、骂、逼”解决。我们从评估到干预,都带着“懂孩子”的耐心:

1.精准找到“卡壳点”不只是看成绩单,更会用专业工具“拆解”问题:通过注意力测试(看他能集中多久、容易被什么干扰)、认知功能评估(记忆力、逻辑力、手眼协调怎么样),甚至和孩子玩游戏时观察他的状态——搞清楚他是“记不住”还是“看不懂”,是“坐不住”还是“没兴趣”,才能“对症下药”。

2.定制“孩子能懂”的训练拒绝“枯燥说教”,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帮他提升:对注意力不集中的,玩“找不同”“听指令做动作”等游戏,悄悄练专注力;对阅读/书写困难的,用图画、动画帮他认字词,练握笔、控笔的协调性;对多动冲动的,教他“小手放好”“先举手再说话”的小技巧,慢慢学会“管住自己”。

3.连起“家庭-学校”的支持网孩子的改变,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我们会教你:不说“你怎么又走神了”,改说“我们一起试试专注5分钟”;不盯着“错了多少”,而是夸“这次比上次多写对2个字”;甚至帮你和老师沟通,让学校更懂孩子的“特殊需要”(比如允许他上课站一会儿、作业分步骤完成)。

4.必要时的专业干预如果问题影响到孩子的日常(比如完全坐不住、情绪崩溃),医生根据情况,在严格评估后,用适合儿童的药物(安全、小剂量,只在必要时用)或物理治疗(如重复经颅磁治疗,温和改善注意力),帮他先“稳住状态”,再配合训练慢慢提升。没有孩子不想“学好”只是有些“坎”他一个人跨不过去

别让“学不进去”磨掉孩子的自信也别让你的焦虑变成他的压力

儿童青少年学习困难与多动症门诊就在这里我们会和你一起蹲下来看孩子的“难”陪他一步一步把“学不进去”变成“我能行”

毕竟每个孩子都该在学习里找到成就感而我们想帮他抓住那份“我也可以”的光

孩子的努力需要被看见他的“卡壳”我们一起帮他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