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吵,记得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只是太累了,休息一下就好。”职场小杨,连续加班三个月后某日凌晨对着电脑突然视线模糊双手发抖,心跳快得仿佛要冲出胸腔,那一刻他才真正地害怕起来。
“这点小事,人家都没事,我有什么资格崩溃?”高中学生小黄,每晚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和不断下滑的排名,焦虑得手心出汗,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凌晨三四点仍无法入睡。
“孩子、老公、爸妈…….都需要我,我自己的事,往后放放。”全职妈妈小玲,整日围绕孩子转,委屈和愤怒只能咽回肚子里,久而久之,失眠成了她的伙伴,情绪低落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它们像无形的枷锁,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洪流中,唯独忘了最重要的人——自己。
我们习惯了高速运转,习惯了面面俱到,习惯了压抑忽视内心真实的声音。长期忽视心理健康,如同无视身体上日益溃烂的伤口,终将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情绪风暴频发、精力体力枯竭、人际关系紧张、生命质量直线下降,甚至陷入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泥沼。
健康的心理状态绝非奢侈品而是我们好好生活和关爱自己最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真正地做更好的“自己”?
一、觉察:听见内心的声音1.习惯性自察:每天只需几分钟,安静下来,问问自己:“我今天感觉怎么样?是疲惫、紧张、烦躁,还是平静、满足?”像关心一位朋友那样,关切自己的真实情绪。
2.识别报警信号:身体比语言诚实。如:持续入睡困难?无故烦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又或头疼、胃部不适?这些都可能是心灵在敲响警钟,提醒你关注它了。
3.允许情绪存在:高兴、兴奋固然美好,悲伤、愤怒、沮丧也是内心真实的一部分。不要急于否定它们的存在,告诉自己:“我感到难过是正常的”;“我现在有点烦躁,这没什么不对”。
二、正视:接纳平凡的自己1.放下完美执念:追求完美如同背负沉重的巨石。告诉自己:“我可以犯错”,“我不必事事做到最好”,“尽力而为已经很棒”。
2.拥抱自身局限:承认时间、精力、能力的有限性。无法同时满足所有人?没关系。承认做不到,不是怯懦,而是真正的清醒与勇敢。
3.停止过度自责:当事情不如意,警惕内心那个苛刻的指责声。尝试用温柔、理解的语调对自己说话,就像安慰陷入困境的好友。
三、行动:切实关爱自己1.设定健康边界:勇敢说“不”。对于那些超出自身负荷的请求,清晰而礼貌地拒绝:“很抱歉,我现在没办法帮你。”保护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是爱护自己的核心。 2.安排专属“充电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每天为自己保留专属时间。关上房门读几页书,散步时听听喜欢的音乐,安静地泡杯茶——这些微小瞬间都是滋养心灵的良方。
3.满足身体基本需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看似平凡的三件事,正是撑起心理健康安全屋的基石。
4.寻求联结与支持:与信任的朋友倾诉烦恼,坦诚分享感受。必要时,勇敢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如同精神世界的医生,值得依靠。
从今天起,请像对待一位珍贵的朋友那样,耐心倾听自己的心声,允许自己感到疲倦或难过,尊重内心的界限与需求——这不是放纵,亦非自私,恰是生命中最值得守护的职责与清醒。
在爱别人之前请务必好好倾听那个一直被自己忽略的内心声音。
如果您或身边人有心理方面的困惑,无法自我缓解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时,欢迎拨打惠州市24小时心理援助公益热线12356,这里会有专业的接线员倾听您内心的声音,关爱您心理的健康,必要时可到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咨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