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丹青”讲述:痛风之“治病求本”
“妙手丹青”韦老师,是一位出名的艺术家,多年来一直被“痛风”所困扰,或颈肩痛,或肘关节痛,或腕关节痛,或掌指关节痛,或膝关节痛,或踝关节痛,或足部痛,或跖趾关节痛,无论多么严重,无论多么复杂,每每找二院中医科罗小光主任诊治,都能治愈,今日特赠送两幅名画,以感谢其“妙手回春”。
关于罗主任和韦老师的“痛风”故事有很多,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发生在不同的部位,经常反复,每每治愈……
那么为什么痛风会反复发作呢?痛风的诱因有哪些?痛风该如何科学预防?痛风发作时该怎么办?中医认为当“治病求本”,何为“本”呢?让我们一起揭开那神秘面纱……
本为“尿酸”
尿酸的产生: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体中的嘌呤来源主要有两个:外源性嘌呤和内源性嘌呤。外源性嘌呤,主要从食物中摄入,约占人体内嘌呤总量的20%;内源性嘌呤,主要来源于细胞代谢合成,约占人体内嘌呤总量的80%。嘌呤在肝脏、小肠、肾脏中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分解代谢,最终生成尿酸。
尿酸的分布:尿酸在人体内广泛分布于血浆、细胞外液、关节滑膜液中。其中,约5%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余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尿酸的排泄: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部分通过肠道,其中2/3经尿排出, 另1/3经肠道排出或在肠道内被细菌尿酸氧化酶分解,极少量通过汗液排泄。
本为 “诱因”
韦老师是一名画家,为了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往往会全身心投入,特别是大幅画作,需要“闭关”几日,期间总是“废寝忘食、熬夜、少喝水、疲劳”,这一切就像无形的“钥匙”,打开每一扇门,让“痛风”乘“隙”而入——这些因素可影响肝脏和肾脏代谢功能、压力激素(如皮质醇)水平升高、尿液减少等,促使尿酸产生增加、排泄减少,体内尿酸水平随之升高,诱发痛风发作。
当然,最常见的诱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包括:
1.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内脏、浓肉汤、红肉(羊肉、牛肉)等,须特别提醒:凡肉汤均可引起尿酸升高,无论煲多久;无论白肉(鸡肉),还是红肉,均可直接引起尿酸升高——切记,发作期请禁食。
2.酒精,如啤酒、白酒等,但须注意:红酒、洋酒、黄酒、药材酒等都是酒,同样会抑制尿酸排泄。
3.高果糖饮料,如可乐、果汁、奶茶等,当然也包括高糖食物,如蛋糕等。
4.干豆类,如黄豆、黑豆、扁豆等,但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腐竹)为低嘌呤食物——可以适当食用。
5.菌菇类,如木耳、香菇、紫菜等。
6.蔬菜类,如菠菜、芦笋等。
还有常常被忽视的诱因:遗传因素、肥胖或快速减肥、剧烈运动、寒冷或温度骤变、精神压力过大、其他疾病影响(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药物干扰(如利尿剂、阿司匹林、免疫抑制剂等)、手术或创伤等。
本为“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症”、“历节病”、“白虎历节”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与外感邪气、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相关:
1.外感邪气:外感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发为痹痛。或久居湿热环境,或外感湿热,蕴结关节,导致红肿热痛(急性期多见)。
2.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如海鲜动物内脏、酒类),损伤脾胃,运化失司,化生湿热,湿热下注关节,或聚为痰浊,阻滞经络。酒性多为湿热,长期饮酒,则体内易生湿热毒邪,且酒易伤脾胃,化生湿热。
3.脏腑失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升清,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浊内郁,久则化热,或聚为痰浊。肾主水,主气化,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肾虚则气化失调,水湿留滞,久则湿浊瘀积关节。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加重痰湿瘀阻。
4.情志劳倦:长期劳累、情志抑郁,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内生。
结合病因分析,中医认为痛风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脾肾亏虚,标实包括湿热、痰浊、瘀血等痹阻经络、关节。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急性期多为实证,证型以湿热痹阻为主,治则为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缓解期属虚实夹杂,证型多为脾肾亏虚,夹杂痰湿瘀阻,治则以健脾补肾、化痰祛湿、活血通络为主。
赋诗《晴岚》
——罗小光
千古丹青点滴墨,
心中有无静作峰;
岂止山头那点绿,
一笔一画撼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