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动态 >

从黑暗到光明:临床心理科助17岁女孩走出抑郁深渊

发布日期:2025-07-17 访问量:226次浏览

在临床心理科的病房里,每天都上演着与心灵困境搏斗的故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爱与希望的真实案例——一位17岁女孩从重度抑郁深渊中走出的重生之旅,这背后凝聚着临床心理科医护团队的专业智慧与温暖守护。

被阴霾笼罩的年轻生命

17岁的小A,本应是追逐梦想的年纪,却被重度抑郁发作裹挟,还出现了幻听、被害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三个月来,她被低落情绪吞噬,对曾经热爱的一切失去兴趣,瘦了5kg,甚至用刀片划伤手腕。当她坚信“父母被坏人控制要害自己”时,家人带着她焦急地走进了我们临床心理科的病房。那时的她,眼神空洞、言语迟缓、思考困难,完全被病魔支配,生命的光芒似乎正在一点点消逝。

量化评估:心理量表勾勒心灵图谱

为了更精准、全面地评估小A的心理状态,临床心理科为她安排了一系列心理量表测验。测评师耐心地向她释每个量表的用途和填写方法,打消她的顾虑。

通过抑郁、焦虑量表,细致量化她抑郁、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从情绪低落、悲观消极、坐立不安、多思多虑到自杀倾向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借助精神病量表,对她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进行系统评估;再结合睡眠、人格及症状自评量表,全面了解她在睡眠、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个性特征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状况;联合家庭环境、生活事件、养育及应对方式、防御机制量表,分析成长因素、外界环境、面对应激事件等外力的作用。

这些量表如同精密的探测器,为医护团队勾勒出小A内心世界的复杂图谱,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量化依据。

深入探索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失眠程度、挖掘失眠原因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小A的病情,医护人员为她安排了多导睡眠监测。通过监测她睡眠过程中的脑电、眼电、肌电等多项生理指标,发现她存在严重的睡眠障碍及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这不仅影响她的身体健康、睡眠质量,还会加重抑郁症状。这一检查结果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多导睡眠监测

三级查房严谨专业的诊疗开端

A入院后,临床心理科迅速启动三级查房机制。住院医师细致梳理病史、全面评估病情,将她严重的抑郁情绪、危险的自伤倾向和顽固的精神病性症状清晰呈现;主治医师凭借丰富经验,敏锐指出药物治疗需与物理、心理治疗、健康科普、护理管理等方面协同,同时着重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副主任医师则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规划治疗方向,明确药物剂量精准、物理治疗规范及心理干预重点,为后续治疗定下科学基调。每一级医师的分析与决策,都彰显着临床心理科诊疗体系的严谨与专业。

疑难病例讨论众多智慧的碰撞

为给小A制定最精准的治疗方案,科室组织了疑难病例讨论。特聘专家、全科精神科医师、护理团队、心理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围绕药物搭配、护理管理、经颅磁刺激参数设定、心理治疗切入点等问题展开热烈探讨。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形成“药物+物理+心理”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这不仅是医术的融合,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负责。

物理治疗重启心灵开关

经颅磁刺激治疗室里,重复经颅磁刺激仪(rTMS)规律运转。康复技师精准设定参数,明确刺激部位,每疗程10次,每次20分钟,磁波如同希望的种子,逐渐唤醒她沉睡的神经递质功能。治疗前充分告知此治疗的重要性,耐心解答疑问,缓解她的紧张情绪;治疗中时刻关注她的反应;治疗后嘱其放松心态,告知可能出现的轻微反应,教其如何缓解治疗后的不适感。随着治疗的推进,小A的睡眠开始改善,情绪也不再那么低落,精神症状也随之减轻。


个体心理治疗:心灵对话的救赎心理

治疗室里,温暖的灯光下,心理治疗师与小A展开一次次深度对话。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师像剥洋葱般,引导其认识并纠正那些扭曲的负性思维,改善不良认知。从“我是废物”到重新发现自身价值,每一次坦诚交流、每一次思维转变,都让她找回了面对生活的勇气。治疗师用共情与专业,为她驱散心灵迷雾,重建对世界的信任。



▲心理治疗室

中医治疗传统医学的温柔力量

中医科医师通过望闻问切,辩证出小A肝郁脾虚的症结,开出疏肝健脾、养心安神的中药汤剂。一剂剂汤药,承载着千年智慧,秉持着中医传承,慢慢调理她失衡的身心。医护人员还贴心叮嘱服药注意事项,让传统医学的关怀浸润她的心田。

爱与专业浇灌出康复之花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奇迹悄然发生。曾经眼神呆滞的她,如今笑容重新绽放;幻听、妄想消失不见,她开始主动参与病房活动,还现身说法向病友讲解自己的经历,鼓励病友要提升治疗的信心,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出院时,小A含泪感谢:“是你们把我从黑暗中拉了出来,这场与病魔的战斗,我取得了胜利!”也承诺自己会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

在临床心理科,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我们的医护团队用专业的知识制定精准方案,用温暖的关怀驱散患者心中阴霾。

每一次查房、每一场讨论每一次治疗,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被心理问题困扰请相信。

这里永远有一束光为您而亮有一群人愿与您携手走出困境。

临床心理科简介及医生团队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作为惠州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培育项目,融临床心理、睡眠、精神病学为一体,涵盖医疗、科研、教学、心理健康管理、心理技术培训等,不仅承担着政府赋予的救治职能,还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上做了大量工作,也承担着情绪管理、健康管理、心理技术培训、现代康复等职责。现设置有73张床位,目前病房设置有睡眠监测室、心理治疗室、团体心理治疗室、多功能会议室、心理测验室、物理治疗室、沙盘游戏治疗室、家庭治疗室、抢救室、隔离病房等。科室拥有专业高效的医疗护理团队,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生17人。科室服务范围涵盖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神经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等)、睡眠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进食障碍(厌食症、暴食症、神经性呕吐)等心理疾病以及心身疾病、应激性障碍等。科室特色有多导睡眠监测、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矫正疗法、婚姻家庭治疗、沙盘游戏治疗、音乐治疗、放松训练、冥想正念疗法、经颅磁刺激治疗、团体生物反馈治疗、脑功能治疗、多参生物反馈治疗、多功能失眠治疗等。科室一直秉承“心理健康,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基于全方面的评估,为患者提供了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三位一体的综合个性化治疗,并以开放的管理模式,为就诊者提供一个优质、舒适的治疗环境。